【二年级语文《千人糕》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千人糕”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感恩之心。
- 培养勤俭节约、尊重劳动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千人糕”背后所体现的劳动价值和集体智慧。
- 难点: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例中领悟“每一块糕都是很多人劳动的结果”。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音频、相关图片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或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吃过‘千人糕’吗?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兴趣。
出示“千人糕”图片,引出课题《千人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
2. 教师纠正发音,讲解重点词语(如:米粒、磨坊、糖、味道等)。
3. 提问: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5分钟)
1. 分段朗读,分析课文内容。
- 小明和爸爸在买糕点时的对话。
- 爸爸讲述“千人糕”的由来。
- 第三段:小明明白“千人糕”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2. 小组讨论:
- “千人糕”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 你觉得“千人糕”是怎么做出来的?
- 你有没有类似的体验?比如一块面包、一件衣服等。
3. 教师总结:
- 每一块食物的背后,都凝聚着很多人的劳动。
- 我们要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四)拓展延伸(8分钟)
1. 播放“千人糕”制作过程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其制作过程。
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见到的“千人糕”或其他物品背后的劳动故事。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应该怎样珍惜食物、尊重他人劳动?
(五)课堂小结(2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千人糕”不仅仅是一块糕,它代表了无数人的辛勤劳动。我们要学会感恩,珍惜每一份来自他人的付出。
(六)作业布置(2分钟)
1.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最珍惜的一样东西》,说说它背后的故事。
2. 和家长一起回忆一次“千人糕”式的经历,并记录下来。
五、板书设计:
```
千人糕
米粒 → 磨坊 → 糖 → 馅料 → 面粉 → 烘焙
↓ ↓ ↓ ↓
许多人的劳动 劳动成果珍惜与感恩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贴近生活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今后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实践,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