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制度】在社会快速发展和利益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各类矛盾纠纷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为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制定本“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制度”,旨在规范调处流程,提升调解效率,增强群众满意度。
一、基本原则
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应遵循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及时高效、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优先,注重源头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防止矛盾激化,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
1. 成立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矛盾纠纷调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监督调处工作。
2. 明确各职能部门在调处工作中的职责,如司法、民政、信访、公安等部门应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3. 建立基层调解网络,依托社区、村居等基层单位,设立专门的调解机构或配备专职调解员,确保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三、调处流程
1. 接受申请:通过来访、来电、网络平台等方式接收矛盾纠纷信息。
2. 分类登记:对受理的纠纷进行分类登记,明确性质、涉及人员及基本事实。
3. 调查核实:由调解人员深入调查,了解具体情况,收集相关证据材料。
4. 协商调解:根据调查结果,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提出调解方案,促成共识。
5. 结案归档:达成调解协议后,及时整理相关资料,归档保存,并跟踪回访,确保调解效果落到实处。
四、调解方式与技巧
1. 采用多元化调解方式,包括面对面调解、电话调解、线上调解等,适应不同群体的需求。
2. 注重沟通技巧,尊重当事人意愿,引导其理性表达诉求,避免情绪对抗。
3. 引入法律、心理、社会工作等专业力量,提升调解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五、监督与考核
1. 建立健全督查机制,定期对调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2. 对调解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推诿扯皮的进行问责处理。
3. 定期组织培训,提升调解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宣传与教育
1. 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
2.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普法讲座等形式,增强群众依法维权意识和矛盾防范能力。
总之,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联动、协同推进。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优化工作机制,切实提升调处质量和效率,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