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的原文及翻译】《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之一,由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与其弟子共同编撰。其中“告子章句”部分主要探讨人性、道德与治国之道。第六节内容深刻,体现了孟子对仁义、修身以及君子之德的思考。
原文: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有不虑也,而后可以有虑。人之贤者,其于事也,必先知而不疑,不疑则不惑,不惑则不乱。故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翻译:
孟子说:“一个人只有在某些事情上不去做,才能在其他事情上有作为;只有在某些问题上不去考虑,才能在真正需要思考的时候有所思虑。那些有德行的人,在处理事情时,必定是事先明白而不疑惑,不疑惑就不会迷惑,不迷惑就不会混乱。因此说:‘行事未能如愿,应当反省自身。’”
解读与心得:
这段话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孟子在这里强调的是“选择”的重要性。他指出,人不能什么都去做,也不能什么都去想,而是要有取舍、有重点。只有在某些方面有所“不为”,才能在其他方面有所“有为”。这种思想与现代管理学中的“聚焦”理念颇为相似——专注才是成功的关键。
此外,孟子提到“反求诸己”,这是儒家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自我修养原则。当一个人遇到挫折或失败时,不应一味责怪外在环境,而应首先反思自身的问题。这种自省精神,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尤其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压力和挑战时,保持冷静、理性地审视自己,往往能带来新的突破。
结语:
《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虽篇幅不大,但语言精炼,寓意深远。它不仅揭示了个人修养与行为选择之间的关系,也为我们提供了处理人生困境的一种智慧方式。通过学习这段文字,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孟子的思想,也能从中汲取力量,指导自己的生活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