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和句式特点。
- 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人物性格与道德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习古人诚信、守礼、明理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遵守约定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重点文言词句,体会人物性格与主题思想。
- 难点:理解“信”与“礼”的内涵,引导学生联系现实进行思考。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背景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生字词注释,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因为失信或失礼而感到尴尬的经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古文,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信’与‘礼’的故事。”
引出课题《陈太丘与友期》,简介作者刘义庆及其《世说新语》的文学价值。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理解的字词。
2.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正音。
3. 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如“期”、“舍去”、“下车引之”等),并板书解释。
(三)精读分析(20分钟)
1. 分组讨论:
- 文中主要人物是谁?他们的性格如何?
- 陈太丘与友人的约定是什么?为什么友人没有按时赴约?
- 陈太丘的儿子元方是如何应对友人的责备的?他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2. 教师引导总结:
- 友人失信、无礼,元方据理力争,表现出聪明、有礼。
- 课文通过对话展现了“信”与“礼”的重要性。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情境模拟:假设你是元方,面对朋友的责备,你会怎么回应?
2. 小组讨论:在现代社会中,“信”与“礼”是否仍然重要?举例说明。
(五)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
- 本课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信用、懂礼貌。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信”与“礼”,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六)作业布置
1. 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写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我眼中的“信”与“礼”》,结合自身经历谈谈看法。
五、板书设计
```
《陈太丘与友期》
——讲诚信、守礼仪
人物:陈太丘、友人、元方
情节:约定赴会 → 友人失信 → 元方辩驳
主题:信、礼的重要性
```
六、教学反思(教师自评)
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情境模拟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对文言文的理解力。但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方面还有待加强,今后可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提升课堂互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