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课堂实录】在春日的午后,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洒在课桌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书香。这是一节语文课,老师没有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而是选择带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的一片小树林中,开启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散步课堂”。
这节课的主题是《散步》,一篇描写亲情与责任的散文。老师并没有一开始就讲解文章内容,而是让学生们在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她希望学生们能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文章所传达的情感。
“大家注意观察身边的景物,看看有没有什么让你感到温暖或者感动的地方。”老师轻声说道。学生们三三两两地走在林间小路上,有的蹲下来看地上的落叶,有的仰头望着树梢间的光影,还有的低声交谈,分享自己的想法。
不久后,老师引导大家围坐在一棵老槐树下,开始分享各自的体会。“我觉得,散步不只是走路,它更像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一个女生说。“对,就像文章里写的那样,散步时可以慢慢理清思绪,也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另一个男生补充道。
接着,老师带领大家逐段朗读课文,但这一次,他们不是在教室里机械地读,而是在大自然的氛围中,用更真实的情感去体会文字背后的含义。当读到“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时,教室外的风轻轻吹过,仿佛也在回应这份温情。
课堂最后,老师布置了一个小小的任务:让同学们写一篇以“散步”为题的小作文,要求结合今天的体验,写出自己心中的“散步”意义。学生们带着新的感悟回到教室,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今天的心灵之旅。
这堂“散步课堂”虽然没有传统课堂的板书和讲解,但却让同学们在行走中思考,在自然中感悟,在文字中找到了情感的共鸣。它不仅是一次教学形式的创新,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