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护理查房--刘曼资料】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压疮的预防与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在老年患者、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的患者中更为常见。本次护理查房围绕患者刘曼的压疮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旨在提高护理人员对压疮的识别能力、评估水平及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刘曼,女,72岁,因“脑梗死后遗症伴长期卧床”入院。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但肢体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差,存在明显的营养不良情况。护理评估发现其骶尾部及坐骨结节处皮肤出现Ⅱ期压疮,局部皮肤红肿、有破损,伴有轻度渗液,患者主诉疼痛感明显,影响睡眠质量。
在此次查房中,护理团队首先对患者的压疮部位进行了详细评估,包括压疮的分期、面积、深度、颜色变化、渗出物性质等,并结合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同时,护理人员还对患者家属进行了健康宣教,讲解了压疮形成的原因、预防措施以及日常护理要点,增强了家属的参与意识和配合度。
针对刘曼的情况,护理团队制定了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1. 体位管理: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一次,使用气垫床减少局部压力,避免持续压迫。
2. 清洁与消毒: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保持创面干燥,根据渗出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如藻酸盐敷料)以促进愈合。
3. 营养支持:加强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必要时通过肠内营养补充剂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4.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并关注其心理状态,减轻焦虑情绪。
5. 定期监测:每天记录压疮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还注重多学科协作,与医生、康复师、营养师共同参与患者的治疗与护理,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通过持续观察和护理干预,刘曼的压疮情况逐渐好转,局部红肿减轻,渗出物减少,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升。
此次查房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压疮护理的专业认识,也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和临床应变能力。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对高危患者的动态评估与管理,进一步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