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全诗赏析《岁暮归南山》鉴】唐代诗人孟浩然,以山水田园诗风著称,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物与隐逸情怀。在众多作品中,《岁暮归南山》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抒情之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也流露出他对仕途失意后的无奈与归隐之志。
《岁暮归南山》全诗如下:
>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这首诗创作于孟浩然晚年,当时他已多次尝试入仕未果,内心充满失落与苦闷。诗题“岁暮归南山”,点明了时间背景和地点,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归隐山林、远离尘世的心境。
首联“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北阙,指朝廷所在;休上书,意味着不再向朝廷进言或求官。南山,是诗人归隐之地,敝庐则是简陋的居所,表现出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
颔联“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进一步抒发了内心的苦闷。诗人自谦“不才”,实则暗含对自身才华未被赏识的不满;“明主弃”则是对现实政治的批判与无奈。而“多病故人疏”,则写出了因身体衰弱而与友人疏远的孤独感,加深了诗中的哀愁情绪。
颈联“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以自然景象映射人生。白发象征岁月流逝,年老渐近;青阳,指春气,这里用“逼岁除”来表现时光紧迫,年关将至,更添人生无常之感。
尾联“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是整首诗情感的高潮。诗人长久地怀着忧愁,无法入眠,独坐窗前,只见松影与月光洒落,空寂而清冷。这种意境不仅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也体现出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依恋。
总的来说,《岁暮归南山》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孟浩然个人的命运起伏,也折射出唐代士人普遍面临的仕途困境与归隐心理。诗中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充分体现了孟浩然“冲淡自然”的艺术风格。
此诗虽为晚年之作,却仍不失其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是研究孟浩然诗歌风格与人生观的重要文本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