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阅读及答案】《孙权劝学》是出自《资治通鉴》的一篇短文,讲述了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劝勉部下吕蒙学习的故事。文章虽短,但内容深刻,寓意丰富,常被用作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
原文如下:
>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翻译:
>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居要职,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忙为由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让你专门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是应当广泛地阅读,了解过去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很有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阅读理解题:
1. 文章的主人公是谁?
答:吕蒙。
2. 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答:因为吕蒙现在身居要职,需要具备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来处理政务。
3. 孙权是如何劝说吕蒙的?
答:孙权指出学习不是为了成为学者,而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用自己的经历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4. 吕蒙最后有没有接受劝告?
答:有,吕蒙最终开始学习。
5.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一个人即使年纪大了,也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提升自己;学习不仅是为了考试或职业,更是为了开阔视野、增长智慧。
拓展思考:
《孙权劝学》不仅是一则关于学习的寓言,更是一种对自我提升的鼓励。在当今社会,学习已成为每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无论年龄大小,只要愿意学习,就能不断进步。同时,这篇文章也反映出古代君主对人才的重视与培养,体现了“知人善任”的治国理念。
结语:
《孙权劝学》虽简短,却蕴含深刻的教育意义。它提醒我们:学习永无止境,只有不断进取,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实现个人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