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课堂实录】【课堂时间】2025年4月5日
【授课教师】李老师
【授课班级】五年级(3)班
【教学内容】《草船借箭》节选自《三国演义》
一、导入新课
李老师走上讲台,微笑着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草船借箭》。你们知道这个故事讲的是谁吗?”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是诸葛亮!”“他很聪明!”“他用计谋得到了十万支箭。”
李老师点头肯定,接着说道:“没错,诸葛亮不仅聪明,还非常有智慧。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看看他是如何在危机中化险为夷的。”
二、初读感知
李老师播放了课文录音,并让学生们边听边思考两个问题:
1.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
2. 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
听完后,学生们分组讨论并汇报。有的学生说:“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曹操和孙权、刘备是对立的。”
另一个学生补充道:“因为周瑜想陷害诸葛亮,让他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否则就要杀他。”
李老师点评道:“很好,大家已经初步了解了故事背景。接下来我们来深入分析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三、精读品析
李老师引导学生逐段阅读课文,重点分析诸葛亮的言行举止。例如,在描写诸葛亮“立军令状”时,她提问:“你觉得诸葛亮为什么敢立军令状?他的底气来自哪里?”
学生回答:“因为他早就算好了天气变化,知道大雾天可以顺利借箭。”
“他还了解曹操的性格,知道他不会轻易出兵。”
李老师鼓励道:“你们说得非常好,这说明你们已经开始学会从细节中理解人物的智慧和谋略了。”
接着,她带领学生分析鲁肃的性格特点:“鲁肃是个忠厚老实的人,他虽然对诸葛亮的做法感到疑惑,但还是全力配合。”
学生们纷纷表示:“鲁肃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
四、角色扮演
为了加深理解,李老师组织了一场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分别扮演诸葛亮、鲁肃、曹操等人物,再现“草船借箭”的场景。
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有的模仿诸葛亮的沉稳冷静,有的则表现曹操的多疑与谨慎。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对人物形象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五、拓展延伸
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让你设计一个类似‘草船借箭’的计策,你会怎么做?”
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我可以利用风向,让敌人误以为我有大量兵力。”
有的说:“我可以假装撤退,引诱敌人追击,然后伏击他们。”
李老师赞赏道:“你们的思路都很有创意,说明你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策略思维。”
六、总结提升
最后,李老师总结道:“今天我们学习的《草船借箭》,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堂生动的智慧课。诸葛亮以智取胜,体现了他非凡的才智和冷静的判断力。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能像他一样,遇事冷静、善于思考。”
她布置了一项作业:“请同学们写一篇短文,题目是《我眼中的诸葛亮》,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写出你对他的看法。”
七、板书设计
```
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节选
人物:诸葛亮、鲁肃、曹操
情节:借箭原因 → 策划过程 → 成功借箭
主题:智慧与谋略
```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对古典名著的理解能力。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和拓展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今后将继续探索更多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