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守信得原卫》原文及翻译】在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然而,在众多君主中,晋文公却以诚信立身,赢得了百姓的拥护与诸侯的尊重。《晋文公守信得原卫》正是记载了他如何以信义为本,最终获得原卫之地的故事。
原文:
晋文公伐原,令曰:“吾将伐原,三日而下,不降者死。”于是,三日而原不下。文公曰:“吾闻之,信者,国之宝也。今吾言而不行,是不信也,不可欺民。”遂退一舍,原人闻之,乃降。文公曰:“信者,天下之大本也。吾虽退一舍,而信存焉。”遂得原地。
译文:
晋文公出兵攻打原国,下令说:“我要攻下原国,三天内如果不能投降,就杀掉城中百姓。”可是三天过去了,原国仍然没有投降。晋文公说:“我听说,诚信是国家的珍宝。现在我说的话不能兑现,就是不讲信用,不能欺骗百姓。”于是下令撤退一军(一舍为三十里)。原国的人听说后,便主动投降了。晋文公说:“诚信,是天下最重要的根本。我虽然退了一舍,但诚信却得到了保留。”最终,他成功得到了原地。
故事解析:
这个故事展现了晋文公治国理政时对“信”的高度重视。他原本可以强攻取胜,但他选择遵守承诺、以诚待人。这种做法不仅赢得了民心,也使他在诸侯中树立了威信。他深知,一个国家若失去了诚信,即使暂时取得胜利,也难以长久。
“退一舍”看似是一种让步,实则是一种智慧。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信”的价值远胜于武力。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晋文公正是凭借这一信义之道,赢得了原卫之地,也奠定了晋国后来的强盛基础。
启示:
在当今社会,诚信依然是做人做事的根本。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企业管理中,失信往往带来的是短期利益的损失和长远信任的崩溃。晋文公的故事提醒我们,真正的强者不是靠权谋和暴力,而是靠真诚与信义赢得人心。
正如古人所言:“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唯有坚守诚信,方能走得更远、站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