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创新设计】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第19课谏太宗十思疏学案1)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创新设计】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第19课谏太宗十思疏学案1),有没有大佬愿意点拨一下?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5 03:58:09

【创新设计】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第19课谏太宗十思疏学案1)】一、学习目标

1. 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魏征的身份与思想主张。

2.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分析文章结构,理解“十思”的具体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4. 体会作者谏言的智慧与政治家的责任感,增强对古代政治文化的认识。

二、课文背景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名臣魏征写给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篇奏疏,旨在劝谏皇帝在治理国家时应注重修身养德、勤政爱民,以实现长治久安。魏征以直言敢谏著称,被称为“诤臣之首”,其文章语言凝练、逻辑严密,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三、字词积累

1. 疏:古代臣子向皇帝进呈的文书,类似于现代的“建议书”或“报告”。

2. 慎终如始:做事始终谨慎,不因事情接近成功而松懈。

3. 载舟覆舟:比喻人民的力量可以支持统治者,也可以推翻统治者。

4. 居安思危:在安定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危险。

5. 垂拱而治:形容统治者无为而治,依靠贤臣辅佐,实现国家稳定。

四、文本分析

《谏太宗十思疏》共分为三个部分:

1. 开篇立论:提出“居安思危”的重要性,指出君主应常怀敬畏之心,不可骄纵。

2. 列举“十思”:具体阐述了十个方面的治国之道,包括戒奢以俭、虚心纳谏、赏罚分明等。

3. 总结升华:强调君主应以德治国,以仁爱待民,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五、内容理解

1. “十思”内容简析

- 思谦冲而自牧:保持谦逊,自我约束。

- 思江海下百川:胸怀宽广,接纳不同意见。

- 思劳而不倦:勤于政务,不懈怠。

- 思正身以黜恶:自身端正,惩恶扬善。

- 思慎始而敬终:开始谨慎,结束认真。

- 思虚心以纳谏:虚心听取忠言。

- 思知足而勿贪:懂得满足,不贪图私利。

- 思克己以奉公:克制私欲,为公事效力。

- 思忧先于乐:在欢乐之前考虑忧虑。

- 思祸福由人:一切吉凶皆由人为,不可依赖天命。

2. “载舟覆舟”之喻

魏征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提醒唐太宗,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若君主失德,百姓便会反抗,最终导致政权崩溃。

六、写作特色

1. 结构严谨:全文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层层递进。

2. 语言简练:用词精准,多用对仗和排比,增强表达效果。

3. 说理深刻:通过具体事例和比喻,使抽象的道理更具说服力。

4. 情感真挚:体现了魏征作为臣子对国家和百姓的深切关怀。

七、拓展延伸

1. 联系现实:今天我们仍可从“十思”中汲取智慧,比如“知足而勿贪”对于现代人面对物质诱惑有重要警示作用。

2. 文化传承:《谏太宗十思疏》不仅是一篇政治文献,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

八、课后练习

1. 背诵并默写“十思”内容。

2. 摘抄文中你认为最有启发性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3.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载舟覆舟”这一观点的理解。

九、教师寄语

《谏太宗十思疏》不仅是一篇古文,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古代政治智慧与人文精神。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不断思考,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感,做一个有担当、有远见的人。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