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3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2017年教学实践,探讨了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加强课堂互动、提升学生参与度等方式,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课堂互动;教学改革
一、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数学知识体系构建的关键时期,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升学考试成绩,更影响着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2017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推广,初中数学教学逐渐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向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转变。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方式单一
许多教师仍沿用传统的讲授法,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引导和课堂互动,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
2. 学生参与度低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 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
数学知识往往被抽象化处理,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紧密,使学生难以理解其实际意义。
4. 评价方式不够科学
过于依赖考试成绩进行评价,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进步。
三、改进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1.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多样化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时,可以通过实物模型或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 增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表达观点,营造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3. 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应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计算、测量、统计等,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实际价值。
4. 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全面发展
在评价学生时,不应只看分数,还应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思维过程和创新能力。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项目展示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四、案例分析
以“一次函数”教学为例,传统教学方式通常是以讲解定义、画图、做题为主,学生容易感到枯燥。而采用情境教学法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快递费用计算”的情景,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距离计算运费,从而自然地引入一次函数的概念。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结语
2017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表明,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应积极适应教育改革的趋势,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打造高效、生动、富有成效的数学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 王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5): 45-48.
[3] 张强.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探析[J]. 数学教育, 2017(12): 112-115.
---
(全文约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