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千人糕》教案(共2课时)(16页)】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 理解“千人糕”这一标题的含义,体会作者通过故事传达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劳动的光荣与伟大,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劳动者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千人糕”的含义,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 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劳动的价值,理解“千人糕”背后的故事。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生字卡片、图片资料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千人糕”的相关资料,思考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谈话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吃过蛋糕吗?知道蛋糕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引导学生思考食物背后的劳动过程。
2.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千人糕”,并提问:“什么是‘千人糕’?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不懂的地方。
2. 检查预习情况
-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导学生认读。
- 学生齐读、分组读、个别读,巩固识字。
3. 整体感知
提问:“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5分钟)
1. 分段阅读
-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阅读课文,结合插图理解内容。
- 重点讲解“千人糕”是如何制作的,体会其中的劳动过程。
2. 小组讨论
- “为什么说‘千人糕’是千人做的?”
- “你觉得‘千人糕’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3. 教师小结
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一份食物都凝聚着许多人的辛勤劳动。
(四)课堂小结(5分钟)
-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抄写本课生字词,并注音。
2. 朗读课文一遍,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 思考:“如果我是面包师,我会怎么做?”写一段话。
六、教学反思(略)
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 请学生用一句话说说“千人糕”是什么意思。
(二)深入品读,感悟内涵(15分钟)
1. 精读课文
- 教师带领学生再次阅读课文,重点分析关键语句。
- 如:“一块小小的糕,要经过多少人的劳动才能做成呢?”引导学生体会劳动的不易。
2. 情境创设
- 播放有关制作糕点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劳动的过程。
- 分组讨论:如果没有农民、工人、厨师……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3. 情感升华
-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千人糕”的理解。
- 教师总结:“千人糕”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精神,代表着团结、合作和劳动的价值。
(三)拓展延伸(10分钟)
1. 联系生活实际
- 提问:“我们每天吃的饭菜、穿的衣服,是不是也像‘千人糕’一样,离不开很多人的努力?”
-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生活中的劳动故事。
2. 实践活动
- 鼓励学生回家后帮家长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四)课堂总结(5分钟)
-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强调:每一项成果的背后都有无数人的付出,我们要学会感恩和珍惜。
八、板书设计
```
千人糕
——劳动的结晶
生字词:米、糖、油、面、香……
含义:一块糕,需要很多人劳动才能做成。
道理:珍惜劳动成果,尊重每一位劳动者。
```
九、教学评价
-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十、教学资源
- 课文原文
- 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 生字词卡片
- 课后练习题
备注: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