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惊愕进行曲教案】一、活动名称:
《惊愕进行曲》——小班音乐活动教案
二、适用年龄:
小班幼儿(3-4岁)
三、活动目标:
1. 情感目标:通过聆听《惊愕进行曲》,感受音乐中“突然的强音”带来的惊讶情绪,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 认知目标:初步了解“惊愕”这一音乐情绪,并能用动作或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 能力目标:在音乐活动中尝试跟随节奏做简单动作,提升幼儿的听觉感知和肢体协调能力。
四、活动准备:
1. 音乐素材:《惊愕进行曲》(由海顿创作)片段,重点突出“惊愕”部分。
2. 教具材料:大鼓、铃鼓、沙锤等打击乐器;背景图片(如:动物、闪电、雷声等)。
3. 环境布置:教室播放轻柔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五、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以神秘的语气引入:“今天我们要听一首特别的音乐,它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惊愕进行曲》。你们知道‘惊愕’是什么意思吗?就是当你听到一个很响的声音时,会突然吓一跳的感觉。”
2. 初步欣赏(8分钟)
播放《惊愕进行曲》完整版本,引导幼儿安静聆听。
提问:“你听到这段音乐时,有没有感觉到什么特别的地方?”
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如“好像有声音突然变大了”、“我吓了一跳”。
3. 重点聆听与讨论(10分钟)
再次播放音乐,重点聆听“惊愕”部分(即突然出现的强音)。
教师用动作表示“惊讶”,如“哇!”“啊!”并让幼儿模仿。
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你觉得这个声音像什么?是雷声吗?还是有人突然拍桌子?”
4. 动作表现(10分钟)
请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
- 当音乐轻柔时,幼儿可以轻轻摇摆身体;
- 当“惊愕”部分出现时,幼儿可以突然停下、捂住耳朵、跳起来等。
教师可加入打击乐器,如用大鼓模拟“惊愕”的声音,增强互动性。
5. 游戏拓展(7分钟)
组织“听音找物”游戏:教师播放不同音效(如雷声、鼓声、铃声),幼儿根据声音猜出对应的物品或动作。
6. 总结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听了《惊愕进行曲》,知道了当音乐突然变大声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惊讶。以后我们还可以听听其他有趣的音乐,看看它们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六、活动延伸:
1. 家庭互动: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听《惊愕进行曲》,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2. 区域活动:在音乐角投放相关乐器,供幼儿自由探索和模仿“惊愕”效果。
七、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听觉体验和肢体表达,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中的情绪变化。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和表达,提升了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结合游戏和互动,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八、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和表现,能够判断他们是否理解“惊愕”这一概念,并能在音乐中做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后续可根据幼儿兴趣,进一步拓展音乐欣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