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全国卷一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简称“高考”)于6月7日至8日举行,其中文科数学作为考生们普遍关注的科目之一,因其逻辑性强、题型多样而备受重视。本文将对2017年高考全国卷一文科数学试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供部分题目的解答思路与答案。
一、试卷整体结构
2017年全国卷一文科数学试卷延续了以往的命题风格,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兼顾综合能力的运用。整套试卷共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大部分,题量适中,难度分布合理,既考查了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也注重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的培养。
- 选择题:共12道,每题5分,总分60分;
- 填空题:共4道,每题5分,总分20分;
- 解答题:共5道,分值分别为12分、12分、12分、12分、10分,总分60分。
二、试题特点分析
1. 基础知识为主,强调应用
试卷中大量题目涉及函数、数列、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概率统计等基础知识点,如第1题考查集合的交集运算,第3题涉及复数的模计算,第6题考察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这些题目虽然基础,但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2. 注重逻辑推理与综合运用
部分题目需要结合多个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例如第17题为数列与不等式结合的综合题,第21题则涉及导数与函数单调性、极值点的判断,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3. 部分题目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试卷中也有几道难度较高的题目,如第20题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第22题涉及参数方程与极坐标的应用,这类题目在考查学生基本能力的同时,也起到了筛选的作用。
三、典型题型解析
【例题1】(选择题第9题)
已知向量 $ \vec{a} = (1, 2) $,$ \vec{b} = (x, -1) $,若 $ \vec{a} \cdot \vec{b} = 0 $,则 $ x = $ ?
解析:
向量点积公式为:
$$
\vec{a} \cdot \vec{b} = 1 \cdot x + 2 \cdot (-1) = x - 2
$$
由题意得:
$$
x - 2 = 0 \Rightarrow x = 2
$$
答案: $ \boxed{2} $
【例题2】(解答题第19题)
某学校为了了解高三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情况,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得到他们的数学成绩如下(单位:分):
| 分数段 | 频数 |
|--------|------|
| [60, 70) | 5 |
| [70, 80) | 15 |
| [80, 90) | 20 |
| [90, 100] | 10 |
(1)求这5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
(2)若规定80分及以上为优秀,求优秀率。
解析:
(1)取各分数段的中点作为代表值:
- [60, 70) 中点为 65,频数5 → 贡献 $ 65 \times 5 = 325 $
- [70, 80) 中点为 75,频数15 → 贡献 $ 75 \times 15 = 1125 $
- [80, 90) 中点为 85,频数20 → 贡献 $ 85 \times 20 = 1700 $
- [90, 100] 中点为 95,频数10 → 贡献 $ 95 \times 10 = 950 $
总分为:$ 325 + 1125 + 1700 + 950 = 4100 $
平均成绩为:$ \frac{4100}{50} = 82 $
(2)优秀人数为:20 + 10 = 30人
优秀率为:$ \frac{30}{50} = 0.6 = 60\% $
答案:
(1)平均成绩为 $ \boxed{82} $ 分;
(2)优秀率为 $ \boxed{60\%} $
四、总结与建议
2017年高考全国卷一文科数学试题整体难度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对于备考学生而言,应注重以下几点:
- 夯实基础:熟练掌握函数、数列、三角、立体几何等核心知识点;
- 强化训练:多做历年真题,提升解题速度与准确率;
- 培养思维:注重逻辑推理与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避免死记硬背。
通过系统复习与针对性练习,相信每位考生都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
如需完整试题及详细解析,请参考官方发布的考试资料或相关教育平台提供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