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古今异义】《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奏章,内容真挚恳切,情感深沉,历来被视为忠臣尽职、君臣相知的典范。然而,在阅读和研究这篇古文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与古代有所不同,这种现象被称为“古今异义”。本文将从语言演变的角度出发,分析《出师表》中部分具有古今异义特征的词语,并探讨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实际意义。
一、“亲贤臣,远小人”
这句话出自《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里的“贤臣”和“小人”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仍保留一定的道德评判色彩,但其具体所指已有所变化。
- 贤臣:古代指德才兼备、忠诚正直的大臣,如诸葛亮本人即为“贤臣”之代表。
- 小人:原意为品德低下、心术不正之人,但在现代语境中,“小人”常被引申为“不讲道理的人”或“爱耍手段的人”,有时甚至带有贬义色彩。
因此,在理解这一句时,需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和儒家思想,才能准确把握其深层含义。
二、“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庶竭驽钝”中的“庶”字,本义为“希望、期望”,在此表示“希望尽自己微薄之力”。“驽钝”则比喻自己才能平庸,如同劣马一般。
- 庶: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庶民”“庶几”等词,单独使用较少,且多含“众多”的意思。
- 驽钝:原指劣马和钝刀,后引申为才能低下之人。现代汉语中虽仍有使用,但多用于自谦或形容他人能力不足。
此句表达的是诸葛亮自谦之意,强调自己虽能力有限,但仍愿竭尽全力辅佐朝廷。
三、“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受任”一词在古代指接受任务或任命,而“奉命”则是接受命令的意思。这两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但其语义略有不同。
- 受任:现代更倾向于“接受职务”或“承担职责”,如“他受任为项目经理”。
- 奉命:现代多用于“遵照命令行事”,如“奉命执行任务”。
在《出师表》中,这两个词不仅表达了诸葛亮的责任感,还透露出一种悲壮的情感,显示出他在国家危难之时毅然承担重任的决心。
四、“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临表涕零”中的“涕零”原意是流泪,但在现代汉语中,“涕零”几乎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流泪”“落泪”等词汇。
- 涕零:古代常用词,表示因感动或悲伤而流泪,如今多用于文学作品或古文翻译中。
- 不知所言:现代汉语中多用“无话可说”或“不知如何表达”。
这几句文字展现了诸葛亮对刘禅的深厚感情,以及他对即将出征的复杂心情,语言简洁却情感真挚。
结语
《出师表》作为一篇历史文献,不仅在政治上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上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通过分析其中的古今异义现象,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话语方式及其背后的思想情感。在学习和研究古文时,不仅要关注字面意义,更要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才能真正读懂古人的心声。
通过对“出师表古今异义”的探讨,我们不仅提升了对古文的理解力,也增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