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上册听课记录】授课教师:李老师
授课时间:2025年4月5日
授课班级:七年级(3)班
课程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法则,能够正确进行正数与负数的加法运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互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准确性。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李老师首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课题:“如果小明从学校出发,向北走了5米,又向南走了3米,那么他最后的位置在哪里?”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是2米,有的说是-2米。老师借此引出“正负数相加”的概念,并自然过渡到有理数加法的学习。
2. 讲解新知(15分钟)
李老师通过板书逐步讲解了有理数加法的两种情况:
- 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绝对值相加;
-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在讲解过程中,老师多次使用数轴来辅助说明,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加法的意义。例如,+5 + (-3) 可以在数轴上表示为从原点向右移动5个单位,再向左移动3个单位,最终位置在+2处。
3. 课堂练习(15分钟)
老师布置了几道基础练习题,如:
- (-7) + (-3)
- (+6) + (-4)
- (-9) + (+5)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部分学生在异号相加时出现错误,老师及时给予提示和纠正。
4. 小组讨论(5分钟)
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道较难的题目:“(-12) + (+8) + (-5)”并派代表上台讲解解题思路。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们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5.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李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强调了有理数加法的关键点。最后布置了课后作业:完成课本第28页的练习题1至5题,并预习下一节“有理数的减法”。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整体教学流程清晰,重点突出,学生参与度较高。通过数轴演示和小组合作,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异号数相加时容易混淆符号,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练习和个别辅导。
四、听课心得
作为听课者,我认为李老师的教学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调整讲解节奏。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是一堂非常成功的数学课。
---
听课人:张同学
日期:2025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