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意思】“唇亡齿寒”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五年》:“谚曰:‘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原意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一方受损,另一方也会受到牵连。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唇亡齿寒 |
拼音 | chún wáng chǐ hán |
出处 | 《左传·僖公五年》 |
原意 | 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
引申义 | 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一方受损,另一方也会受到影响。 |
二、成语来源
“唇亡齿寒”最早出现在《左传》,讲的是晋国和虢国之间的关系。晋国想要攻打虢国,但担心邻近的虞国会出兵相助,于是用计让虞国同意借道。结果晋国灭了虢国后,也顺手灭掉了虞国。这个故事说明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如果一个国家失去了另一个国家的保护,就容易被敌人攻击。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举例 |
国家关系 | 两国关系紧密,若一国遭难,另一国也会受到影响。 |
企业合作 | 合作伙伴之间相互依赖,一方出现问题,另一方也可能受损。 |
家庭关系 | 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密切,一人受苦,其他人也会受影响。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休戚相关、息息相关、唇齿相依 |
反义词 | 袖手旁观、互不相干、无足轻重 |
五、总结
“唇亡齿寒”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深刻的处世哲学。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或利益关联时,要时刻关注彼此之间的联系,避免因忽视对方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应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保持相互支持与合作的关系。
通过了解“唇亡齿寒”的含义、出处、使用场景及近反义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以上就是【唇亡齿寒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