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死忽如归上句是什么】“视死忽如归”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常用来形容人面对死亡时的无畏与坚定。但很多人可能只知其下句,却不知其上句是什么。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视死忽如归”出自《汉书·霍去病传》中的“臣愿奋中军之威,以复高帝之业,虽死如归。”后被简化为“视死忽如归”,意指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平常,表现出一种英勇无畏的精神。
这句话的上一句是“捐躯赴国难”,出自曹植的《白马篇》。全句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为国献身的决心,是古代文人精神风貌的典型体现。
因此,“视死忽如归”的上一句是“捐躯赴国难”。
二、信息对照表
项目 | 内容 |
原句 | 视死忽如归 |
上一句 | 捐躯赴国难 |
出处 | 曹植《白马篇》 |
作者 | 曹植(三国时期) |
诗句出处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含义 | 把死亡当作回家一样坦然接受,表现英勇无畏的精神 |
使用场景 | 表达对国家的忠诚与牺牲精神 |
三、结语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不仅是文学上的经典名句,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了解其上下句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在现代语境中,这句诗依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激励着人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担责任。
以上就是【视死忽如归上句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