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一、问题解答:
1. 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答:这篇文章讲述了梁国一个姓杨的九岁男孩,以其聪明才智回应了孔君平的玩笑话的故事。
2. 孔君平为何说“此是君家果”?
答:孔君平通过指出杨梅与杨氏的姓氏相同,暗示这杨梅是杨家的果实,这是一种带有戏谑性质的话语。
3. 杨氏之子的回答有何巧妙之处?
答:杨氏之子同样利用姓氏作答,他回应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既承认了孔君平的说法,又巧妙地回敬了对方,显示出他的机智和幽默感。
二、翻译:
在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家庭,他们家有个九岁的孩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家,于是就叫这个孩子出来接待客人。孩子摆上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他说:“这是你们杨家的水果吧?”孩子立刻回答道:“我从未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养的鸟。”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不仅看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也感受到了古人在日常交流中所展现出来的智慧与风趣。这种文字游戏式的对话方式,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它既是一种语言艺术的体现,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