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本次活动选自幼儿园中班的语言教学内容,故事名称为《小松鼠的大尾巴》。这是一个富有童趣和情感色彩的绘本故事,通过讲述小松鼠与朋友们之间的互动,传达出友情、分享和关爱的主题。故事语言简洁明了,情节生动有趣,非常适合中班幼儿的理解能力和兴趣特点。
本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在倾听和理解故事的过程中,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变化,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同时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说目标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语言领域的发展要求,结合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知道小松鼠为什么会有大尾巴,并能复述故事的简单内容。
2. 情感目标:体会故事中传递的友爱与分享的情感,激发幼儿对同伴的关心和爱护之情。
3. 能力目标: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内容,尝试进行角色扮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说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其中蕴含的爱与关怀。
-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故事的感受,并能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 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如松鼠模型),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主题。
2. 提问启发法: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故事内容和人物情感。
3. 角色扮演法: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增强参与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多媒体辅助法:借助PPT或动画视频,使故事更生动形象,便于幼儿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小松鼠的图片,提问:“你们见过小松鼠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发幼儿的兴趣,自然引入课题。
2. 讲故事环节(10分钟)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小松鼠的大尾巴》故事,过程中适时停顿,提出问题,如“小松鼠为什么愿意把尾巴借给朋友?”鼓励幼儿思考并回答。
3. 讨论交流环节(8分钟)
引导幼儿围绕故事内容展开讨论,如“如果你是小松鼠,你会怎么做?”“你有没有帮助过别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 角色扮演环节(7分钟)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幼儿分别扮演小松鼠、兔子、刺猬等角色,模仿故事中的对话和动作,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5. 总结提升环节(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故事内容,强调“分享”“关爱”“友谊”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他人。
六、说延伸活动
为了巩固幼儿的学习成果,可以开展以下延伸活动:
- 绘画活动:画出自己心中“最可爱的小动物”,并讲述它的特点。
- 语言区角活动:投放相关绘本,供幼儿自由阅读和讲述。
-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绘本,分享亲子阅读的快乐。
七、说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表演,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今后应加强个别指导,鼓励他们勇敢表达。同时,在教学形式上可以更加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学习需求。
总之,通过《小松鼠的大尾巴》这一语言活动,不仅让幼儿学会了倾听与表达,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爱与分享的教育,为他们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