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陶侃惜谷文言文及译文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陶侃惜谷文言文及译文,拜谢!求解答这个难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30 19:12:57

《陶侃惜谷》是一篇出自《世说新语》的古代文言短文,讲述了东晋名将陶侃在粮食管理上的节俭与责任心。这篇文章虽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体现了古人对资源珍惜的态度。

一、原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竹篮,中有新熟之稻,欲取之。侃问曰:“此稻何来?”人曰:“野田中得之。”侃怒曰:“汝既不耕,安得此稻?”遂笞之。后人有献粟者,侃曰:“吾本无用,若非公田之谷,不可受也。”于是命人将粟还之。

二、译文

陶侃有一次外出游玩,看见有人拿着一个竹篮子,里面装着刚成熟的稻谷,想要拿走。陶侃问他:“这稻谷是从哪里来的?”那人回答:“是从野外田地里捡来的。”陶侃生气地说:“你既然没有耕种,怎么能得到这些稻谷呢?”于是打了他一顿。后来有人送来一些粟米,陶侃说:“我本来就没有用处,如果不是官府田地里的粮食,是不能接受的。”于是命令手下把粟米还回去。

三、赏析与感悟

这篇短文虽然语言简练,但内容深刻。陶侃作为一位将领,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更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极高的道德操守和节俭精神。他对待他人私自获取粮食的行为极为严厉,体现出他对劳动成果的尊重;而面对他人赠送的粮食,他则坚持原则,不愿接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表现出一种清廉自律的品格。

“惜谷”二字,不仅是对粮食的珍惜,更是对劳动和责任的重视。陶侃的行为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位,都应怀有一颗敬畏之心,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资源,不贪图不劳而获的利益。

四、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资源浪费现象依然严重,很多人对食物、能源等缺乏应有的珍惜。陶侃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古代,但其精神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它告诉我们:节约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珍惜资源,就是对未来的负责。

五、结语

《陶侃惜谷》虽为古文,但其思想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践行。它不仅是一段历史记载,更是一种文化传承。通过阅读和理解这样的故事,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传统美德的价值,并将其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