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妇皆知”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种事情或道理非常普遍、广为人知,甚至连普通妇女都能了解。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褒义色彩,强调某件事的普及程度极高,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一、成语出处
“孺妇皆知”最早出自《汉书·东方朔传》:“夫以人之性,莫不欲善其身,而不能自修也;虽有贤者,亦不能独行其道,而必赖众人之助也。故曰:‘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然则君子之行,非特为己也,亦为天下之人。”虽然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孺妇皆知”,但后世在使用该成语时,多借用了类似语境,表达一种广为人知的状态。
不过,在现代汉语中,“孺妇皆知”更多是作为独立的成语被广泛使用,常见于文学作品、新闻报道以及日常交流中。
二、成语释义
- 孺妇:指年幼的孩子和普通的妇女,泛指普通人。
- 皆知:都了解、都知道。
因此,“孺妇皆知”的字面意思是“连小孩子和妇女都知道”,引申为“人人皆知、家喻户晓”。
三、用法与例句
1. 用法:
- 多用于形容某个事实、观点、现象或人物非常有名、广为人知。
- 常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语气较为庄重。
2. 例句:
- 这个历史事件早已孺妇皆知,无需再作过多解释。
- 他提出的理论在学术界早已孺妇皆知,成为研究的重要基础。
- 在现代社会,环保意识已经孺妇皆知,人人都在关注可持续发展。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人皆知
- 反义词:鲜为人知、秘而不宣、默默无闻
五、使用注意
虽然“孺妇皆知”表达的是“人人皆知”的意思,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是否合适。由于其带有“妇孺”的说法,有时可能被认为略带贬义或不够尊重,尤其是在正式或严肃的场合中,建议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更合适的表达方式。
六、总结
“孺妇皆知”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形象地表达了某种信息或知识的广泛传播程度。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常识”和“共知”的重视。在写作和表达中,恰当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结语: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智慧。“孺妇皆知”正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知识的传播与共享,让真理和智慧深入人心,真正实现“妇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