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子李》教学实录及评析】一、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刷子李”技艺高超、性格独特的人物特点。
2.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语言的生动性与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和传统技艺的兴趣与尊重。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刷子李》。你们知道“刷子李”是谁吗?他为什么被称为“刷子李”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引出“刷子李”是天津一位以粉刷为生的民间艺人,以其高超的技艺闻名。
2. 初读感知(1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通读全文,要求边读边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你对“刷子李”有什么印象?
学生阅读后,教师请几位同学简要复述内容,并谈谈自己的初步感受。
3. 精读品析(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以下几个部分:
- 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刷子李”的动作、语言、外貌等细节,如“刷子一挥,墙便光洁如镜”,表现出他的技艺非凡。
- 对比手法的运用:文中通过徒弟的疑惑与“刷子李”的自信形成对比,突出人物的独特个性。
- 语言特色:本文语言生动、简洁,富有生活气息,体现了作者对民间艺人的敬佩之情。
教师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4. 拓展延伸(10分钟)
教师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像“刷子李”一样的民间艺人?他们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了解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皮影、泥塑等,教师适时补充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5.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人物描写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身边普通人的不平凡之处。
二、教学评析
《刷子李》是一篇充满生活气息与人文情怀的短文,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一位技艺高超、性格鲜明的民间艺人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扣文本内容,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首先,在导入环节中,教师通过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其次,在精读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人物形象,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也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拓展环节的设计有效地将课堂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
同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可进一步优化分组方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此外,在语言表达方面,部分学生的发言仍显稚嫩,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口语表达训练。
总体而言,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既让学生掌握了文本内容,又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是一次较为成功的语文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