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等奖案例】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正受到越来越多学校和教师的重视。而其中,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更是成为同行学习和借鉴的典范。本文将围绕一个荣获省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等奖的优秀案例进行剖析,探讨其设计思路、实施过程及教学成效。
该案例的主题为“家乡的传统文化——探访老街巷”。项目以学生的生活环境为基础,引导他们走进身边的文化空间,通过实地调查、访谈、资料收集等方式,深入了解本地的历史变迁与人文风情。整个活动不仅注重知识的积累,更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在课程设计上,教师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将活动分为“前期准备—实地考察—成果展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并布置任务卡,引导学生明确探究方向;第二阶段,学生分组前往本地的老街巷,进行实地观察与采访,记录下所见所闻;第三阶段,各小组整理资料,制作展板、PPT或手抄报,并在班级内进行汇报展示,最终形成一份完整的调研报告。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索。例如,在采访环节中,教师会提前教授学生如何提问、如何倾听,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在成果展示时,教师则注重引导学生表达观点、分享收获,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该案例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除了内容贴近生活、形式新颖外,还在于其突出的育人价值。它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家乡的文化底蕴,也增强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通过团队合作、信息处理、问题解决等多方面的锻炼,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此外,该案例还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许多家长表示,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甚至主动向家人讲述自己的发现,带动了家庭成员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综上所述,这个获奖案例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理念——“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它不仅是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更是教育理念的一次成功实践。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这样的案例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