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建立乘法的概念,并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 能够识别并写出乘法算式,掌握乘号的读写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
- 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 难点: 理解“几个几相加”与乘法之间的对应关系。
四、教学准备:
-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卡片等。
- 学具:练习本、铅笔、小棒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教师出示一幅“游乐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看看,里面有哪些好玩的项目。”
接着展示游乐场中的项目图片,如旋转木马、过山车、碰碰车等。提问:“每辆碰碰车上有2个人,如果有4辆碰碰车,一共有多少人?”引导学生用加法计算:2+2+2+2=8。
(二)探究新知,理解乘法(15分钟)
1.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 教师继续出示不同的图片,如“每组有3个气球,有5组”,让学生列出加法算式:3+3+3+3+3=15。
- 提问:“这样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都是相同的加数相加。
2. 引入乘法概念:
- 教师说明:像这样“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来表示,这就是乘法。
- 板书:3+3+3+3+3 = 3×5 或 5×3
- 强调乘号“×”的写法和读法,指出“3×5”读作“3乘5”。
3. 对比分析:
- 让学生比较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说说哪种更简便。
- 引导学生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10分钟)
1. 基础练习:
- 教师出示多个情境图,如“每盘有4个苹果,有6盘”,让学生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如口述、板书、动手摆小棒等。
2. 变式练习:
- 出示一些混合算式,如“2+2+2+3”,让学生判断是否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说明理由。
(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5分钟)
1. 课堂小结: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说说“什么是乘法?乘法有什么好处?”
- 强调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学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布置作业:
- 完成课本第46页的练习题。
-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用乘法来表示,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
```
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法算式:2+2+2+2 = 8
乘法算式:2×4 = 8 或 4×2 = 8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更简便。
```
七、教学反思(简要):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情境导入,帮助学生在真实问题中体验乘法的必要性。通过动手操作和对比分析,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并逐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对“乘法算式中两个数的位置”仍存在混淆,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强化训练。
注:本文为原创教学设计内容,适用于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