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秋兴八首其六》全诗注释赏析】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其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动荡、人民疾苦以及个人命运的沉浮。在众多诗作中,《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寓居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堪称其诗歌艺术的巅峰之作。其中第六首,更是以秋景为引,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原文:
《秋兴八首·其六》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雁影入斜晖。
绝域长街通北阙,孤舟一叶下南徽。
可怜处处风尘起,忍见胡尘满客衣。
注释:
- 千家山郭:指夔州城中,千户人家环绕山郭,显得宁静而肃穆。
- 静朝晖:清晨的阳光静静地洒在城中,营造出一种安宁的氛围。
- 江楼:江边的楼阁,诗人常在此凭栏远眺。
- 翠微:青翠的山色,形容山间景色清新宜人。
- 信宿:两夜,表示时间较长,暗示诗人久居此地。
- 渔人还泛泛:渔夫仍在江上划船,生活依旧,但诗人却感到孤独。
- 清秋雁影:秋天的天空中,雁群飞过,留下清晰的影子。
- 斜晖:夕阳的余晖,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暗含人生的暮年。
- 绝域:遥远的地方,指边疆或战乱之地。
- 长街通北阙:通往京城的道路漫长而曲折,暗示诗人对朝廷的思念。
- 孤舟一叶:形容诗人独自一人漂泊无依。
- 南徽:南方的地区,可能指诗人故乡或曾游历之地。
- 风尘起:战乱频仍,尘土飞扬,象征社会动荡。
- 胡尘: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带来的战火与尘埃。
- 客衣:游子的衣裳,象征漂泊不定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山城的宁静、江楼的幽美、渔人的悠然,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思。首联写景,描绘出一个静谧而美丽的早晨,然而这种宁静并未带来慰藉,反而让诗人更感孤独。颔联以“清秋雁影”点明时节,同时“斜晖”则暗示时光流逝、人生易老。
颈联转入对远方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他虽身处边陲,却心系朝廷,渴望能为国效力,但现实却是“孤舟一叶”,前途渺茫。尾联以“风尘起”、“胡尘满客衣”作结,直指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诗人亦难逃漂泊之苦,字里行间充满了悲凉与无奈。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体现了杜甫“诗史”的特点。他不仅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士大夫,他的诗作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
结语:
《秋兴八首·其六》是杜甫晚年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更传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孤独的诗人,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杜甫用他的笔触,记录下了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也为我们留下了永恒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