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关于《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范文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关于《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范文,求大佬赐我一个答案,感谢!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3 21:09:58

关于《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范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极具代表性的散文,出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章通过回忆儿时保姆阿长的故事,展现了作者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与文化。本文不仅语言朴实生动,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情感体验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文本。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并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及重点语句的含义。

-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品读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走进文本。

- 结合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与思想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作者对阿长的敬爱之情,培养尊重普通劳动者的情感。

-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及其对作者的影响;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 难点:把握文中“我”的情感变化过程;理解“我”对阿长由厌恶到尊敬的心理转变。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资料(如《山海经》插图)、课外拓展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鲁迅的生平及《朝花夕拾》的相关介绍。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入:“你们有没有一位对你影响很深的人?他/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分享生活中的故事,进而引出鲁迅笔下的阿长,激发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1. 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2. 梳理结构:引导学生划分段落,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3. 初步感受:让学生谈谈初读后的感受,教师适时点拨。

(三)精读分析(20分钟)

1. 人物形象分析

- 阿长的性格特点:粗俗、迷信、唠叨,但善良、热心、有爱心。

- 通过具体事例(如讲“长毛”的故事、买《山海经》等)分析其性格特征。

2. 情感变化探究

- 引导学生找出“我”对阿长态度的变化:从“讨厌”到“感激”再到“怀念”。

- 分析这种情感变化的原因,体会作者对阿长的复杂情感。

3. 语言特色欣赏

- 体会鲁迅语言的简洁、生动、富有感情色彩。

- 学习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联系现实:结合现实生活,讨论“平凡人身上也有不平凡之处”的主题。

2. 课外阅读推荐:推荐阅读《朝花夕拾》其他篇目,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拓宽阅读视野。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阿长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却值得尊重的人。

五、作业布置

1.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生活中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写出他的特点和你对他的情感。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可选)

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反思课堂效果、学生参与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等,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结语:

《阿长与〈山海经〉》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堂生动的人生课。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提高语文素养,更能学会感恩与尊重,体会到平凡中的伟大。希望本教案能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