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法制宣传教案】一、活动主题:
“小小公民,法治同行”
二、活动时间:
2025年4月
三、活动地点:
幼儿园教室及户外活动区
四、参与对象:
全体幼儿(3-6岁)
五、活动目标:
1. 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
2.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公平”“正义”等概念的兴趣,引导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活动准备:
1. 教具:卡通法律知识图册、法治小故事绘本、法治儿歌视频。
2. 环境布置:在教室中设置“法治小角”,展示简单的法律标语和图片。
3. 教师准备:提前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幼儿认知特点设计教学内容。
七、活动流程:
1. 导入环节(10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规矩’吗?”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幼儿园、家里或外出时遇到的“规矩”,如排队、不乱扔垃圾等。
2. 法治小故事(15分钟)
教师讲述一个适合幼儿理解的法治小故事,例如《小熊的玩具被拿走了》。
故事内容围绕“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遇到问题要告诉老师”等主题展开,帮助幼儿理解“尊重他人财产”的重要性。
3. 法治儿歌学唱(10分钟)
播放并教唱一首简单的法治儿歌,如《我是守法小公民》,歌词包含“不打架、不骂人、讲文明、懂礼貌”等内容,增强幼儿的记忆与理解。
4. 角色扮演游戏(15分钟)
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游戏,如“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看到坏人要告诉大人”等。
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在互动中体会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5. 小小法官体验(10分钟)
设置“小小法庭”情境,由教师扮演“法官”,幼儿扮演“当事人”。
通过简单的情景判断,如“小明把玩具弄坏了,他应该怎么做?”,引导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6.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内容,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分享学到的法律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守法小公民”。
八、活动延伸建议:
1. 家园共育:发放“家庭法治小任务卡”,如“今天你有没有做到不乱丢垃圾?”。
2. 环境创设:在班级墙上张贴“法治小贴士”,如“红灯停,绿灯行”。
3. 长期教育:将法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如每周开展一次“法治小课堂”。
九、注意事项:
1. 活动内容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语言通俗易懂。
2. 避免使用过于抽象或复杂的法律术语。
3. 注重正面引导,避免负面案例对幼儿造成心理影响。
十、活动评价:
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参与度以及后续行为变化,评估本次活动的效果。
同时收集家长反馈,进一步优化后续法治宣传教育内容。
备注: 本教案以培养幼儿法治意识为目标,注重趣味性与实践性,旨在为幼儿打下良好的社会行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