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散步》课堂实录】在语文教学的广袤天地中,余映潮老师以其深厚的教学功底和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众多语文教师学习的榜样。他执教的《散步》一课,不仅展现了他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其“以学定教、以读促思”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围绕莫怀戚的散文《散步》展开,文章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的日常活动,传达出亲情、责任与生命的意义。余老师在课堂中并未直接讲解文章内容,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情感共鸣。
课堂伊始,余老师以一句简洁有力的提问切入:“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却为整堂课奠定了探究的基调。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是写一家人出去散步”,有的则提到“里面包含了亲情和责任”。余老师没有急于纠正或补充,而是鼓励学生继续表达自己的看法,并适时点拨,帮助他们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接着,余老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细节。他提出:“文中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最深?为什么?”在学生的回答中,他特别强调了“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这一情节,并带领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张力。通过朗读,学生逐渐感受到作者在家庭关系中的微妙平衡,以及“我”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感。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余老师没有采用传统的“人物分析法”,而是通过情境还原的方式,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做?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也让学生更容易与文本产生情感连接。
此外,余老师还巧妙地将文本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他问学生:“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境?你是怎么处理的?”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热烈的讨论,许多同学分享了自己的家庭故事,课堂气氛活跃而温馨。
整堂课下来,余老师的语言简练而不失温度,节奏把控得当,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重视情感的熏陶。他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语文教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节《散步》课堂实录,不仅是对一篇优秀散文的解读,更是对语文教学理念的一次生动诠释。它让我们看到,真正的语文课堂,不应只是知识的堆砌,而应是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