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李凭箜篌引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李凭箜篌引,有没有大神路过?求指点迷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2 01:47:03

李凭箜篌引】古乐之音,常随风而逝,唯其情意长存。在唐代的诗坛中,有一位名为李凭的乐师,他以箜篌之技闻名于世,其音如泣如诉,令人心驰神往。而诗人李贺,则以一首《李凭箜篌引》将这位乐师的技艺与情感化作千古绝唱。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开篇即见李贺笔下的意境深远。他用“吴丝”、“蜀桐”来形容箜篌的材质,暗示其音质之清越、悠扬。而“高秋”一词,不仅点明时节,更烘托出一种孤寂、苍凉的氛围。此时,李凭弹奏箜篌,声音仿佛能穿透云层,让天上的云彩也为之停驻。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这里,李贺巧妙地引入神话人物——江娥(湘妃)与素女,借她们的悲情来衬托李凭音乐的感人之处。江娥泪洒竹林,素女哀怨无言,皆因李凭的琴声触动了她们心中最深处的情感。这不仅是对音乐的赞美,更是对李凭技艺的极高评价。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此句中,李贺以奇丽的想象描绘出李凭箜篌之声的变幻莫测。昆山之玉碎,象征着音乐中的激烈与震撼;凤凰之鸣,则是高雅与神圣的象征。而“芙蓉泣露”、“香兰笑”,则表现出音乐的柔美与灵动,仿佛花儿也在随之起舞,露珠为之流泪。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李贺继续铺陈,将李凭的音乐带入更为宏大的空间。长安城的十二道门,在他的音律中仿佛被温暖所包围;而那二十三根弦索,竟让天帝也为之动容。这种夸张的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彰显了李凭音乐的非凡魅力。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最后几句,李贺将音乐的震撼推向极致。女娲补天的传说,本就充满神话色彩,而李凭的箜篌声却能令石头破裂、天降秋雨,足见其音之奇绝,令人叹为观止。

《李凭箜篌引》虽为一首诗,却似一幅画卷,将李凭的技艺、情感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它不仅是一首赞美乐师的作品,更是一次心灵的共鸣,一次艺术的升华。李凭的箜篌之音,虽已随风远去,但李贺的诗句,却将这份美好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