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夸父逐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并理解课文《夸父逐日》的内容,掌握文言词语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寓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夸父勇敢追求、不畏艰难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理想和信念的向往,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文言词句,体会夸父形象及其精神内涵。
- 教学难点:
理解神话背后的文化意义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资料、课文朗读音频。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关于《山海经》的相关背景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兴趣:“你们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神话故事吗?”引导学生说出“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接着出示《夸父逐日》的图片,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边听边标注生字词。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语气。
3. 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课文,纠正发音,指导朗读技巧。
(三)细读品析(20分钟)
1. 字词讲解:
教师讲解文中重点文言词语,如“逐日”、“弃杖”、“化为邓林”等,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
2. 内容分析:
引导学生分段阅读,逐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夸父为何要逐日,他的行为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3. 人物形象分析:
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夸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行为是愚蠢还是勇敢?为什么?
(四)深入探究(15分钟)
1. 文化内涵探讨:
结合《山海经》的背景,介绍古代先民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神话故事所反映的文化心理。
2. 主题升华: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夸父精神在当代的意义,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勇于追求梦想。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夸父逐日不仅是一个神话故事,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激励人们不断追求、永不放弃。
(六)布置作业(5分钟)
1. 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夸父》,结合自身经历谈一谈对夸父精神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初读感知
3. 细读品析
4. 深入探究
5. 课堂小结
6. 布置作业
```
六、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记录课堂效果、学生反馈及改进措施,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备注: 本教学设计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求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