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1019-2019及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技术导则)】在当前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工作中,对土壤及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准确检测是评估环境质量、制定修复方案的重要依据。其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因其易迁移、易扩散、潜在危害大等特点,成为环境监测的重点对象之一。为规范相关采样工作,提高数据的科学性与可比性,生态环境部于2019年发布了《HJ 1019-2019 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技术导则》(以下简称“本导则”)。该标准为全国范围内的环境调查与污染场地评估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指导。
本导则主要针对地块中土壤及地下水样本的采集过程,涵盖了从前期准备、现场布点、采样方法到样品保存与运输等各个环节。其核心目标在于确保所采集的样品能够真实反映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后续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在实际操作中,采样点位的布置至关重要。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污染源分布及水文地质特征,应合理设置采样点,避免因点位选择不当导致数据偏差。同时,导则强调了采样工具的选择与使用规范,要求采用无残留、密封性能良好的设备,防止样品在采集过程中受到污染或损失。
对于地下水采样,导则特别指出需注意井口结构、抽水方式以及采样深度等因素,以保证采集到的样品具有代表性。此外,土壤采样时应考虑不同土层的混合比例,确保样品的均匀性和代表性。
在样品处理方面,导则明确了采样后的保存条件与运输要求,如温度控制、避光保存、密封包装等,以减少样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变质风险。同时,建议建立完整的采样记录系统,包括采样时间、地点、人员、设备信息等,便于后期追溯与数据分析。
总体来看,《HJ 1019-2019 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技术导则》不仅为环境监测提供了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也提升了我国在污染场地调查与治理方面的技术水平。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推进,该导则将在未来的环境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