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设施安全管理制度(最全)x】为切实保障幼儿园内幼儿的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确保园所各项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幼儿园设施安全管理制度》。该制度涵盖园所各类设施的安全管理职责、检查流程、维护标准以及应急处理措施,力求构建一个安全、健康、有序的教育环境。
一、总则
1. 本制度适用于幼儿园所有教学、生活、活动等场所内的设施设备,包括教室、活动室、厨房、卫生间、操场、围墙、门窗、楼梯、玩具、电器、消防器材等。
2. 幼儿园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安全管理原则,明确各岗位人员在设施安全方面的责任与义务。
3. 所有设施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查与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二、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内容
1. 日常巡查制度
- 每日由专人对园内所有设施进行例行检查,重点检查门窗是否完好、楼梯是否有松动、玩具是否破损、电器是否漏电等。
- 建立每日巡查记录表,详细记录检查情况及发现问题,并及时上报处理。
2. 定期检修制度
- 每月组织一次全面设施安全检查,由后勤部门牵头,联合教师代表共同参与。
- 对存在隐患的设施设备,立即停止使用并安排维修或更换。
3. 设施使用规范
- 所有设施设备的使用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严禁私自拆卸或改装。
- 教师在组织户外活动时,需提前检查活动场地及器材的安全性,确保无安全隐患。
4. 儿童活动区域管理
- 各类活动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禁止幼儿擅自进入危险区域。
- 室外活动区应定期清理杂物,防止因地面不平或障碍物导致摔伤事故。
5. 消防安全管理
- 园内必须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施,并定期检查其有效性。
- 每学期开展一次消防演练,提高教职工和幼儿的火灾应急能力。
6. 食品安全与卫生设施管理
- 食堂及厨房设备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 食品储存、加工、分发等环节均需符合卫生安全标准。
三、责任分工与监督机制
1. 园长负责全面统筹设施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听取汇报并作出指示。
2. 后勤部门负责具体实施设施的检查、维护与更新工作。
3.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关注幼儿行为,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4. 幼儿园设立安全监督小组,定期抽查各项制度执行情况,确保落实到位。
四、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
1. 制定详细的设施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情况的应对流程。
2. 发生设施安全事故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疏散、救治并上报相关部门。
3.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五、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幼儿园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可适时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通过严格执行本《幼儿园设施安全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提升园所整体安全管理水平,为幼儿营造一个更加安全、温馨的学习和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