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原文附翻译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原文附翻译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7 20:37:25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原文附翻译】原文: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父曰车基,母曰卫姬。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贤,欲荐于魏王,未及言而卒。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乃西入秦,因景监以见孝公。

孝公大说,与语数月,不厌。于是拜鞅为左庶长,赐爵十五级,命以国政。鞅欲变法,恐人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南门,令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千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于是民信之。乃下令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遂行变法。

翻译:

商君是卫国的一个庶出的公子,名叫鞅,姓公孙。他的父亲叫车基,母亲是卫姬。商鞅年少时喜欢研究法家的学说,曾侍奉魏国的相国公叔痤。公叔痤知道他有才能,想要向魏王推荐他,但还没来得及说,就去世了。商鞅听说秦孝公在国中招贤纳士,便西去秦国,通过景监得以面见秦孝公。

秦孝公非常高兴,与他交谈了几个月,都不觉得厌烦。于是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赐给他十五级爵位,并让他主持国家政务。商鞅想要推行变法,但担心百姓不相信他,于是他在国都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令说:如果有百姓能将它搬到北门,赏给一千金。百姓感到奇怪,没人敢搬。他又说:“能搬的人赏五十金。”结果有一个人搬了过去,立刻给了他五十金。于是百姓开始相信他。于是商鞅下令说:“百姓不能与他们一起谋划开始的事情,但可以与他们共享成功的喜悦。讲求至高道德的人不会迎合世俗,成就大功业的人也不会征求大众的意见。”于是开始实施变法。

注释与延伸:

“商君”即商鞅,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辅佐秦孝公进行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这段文字出自《史记·商君列传》,是司马迁对商鞅生平及其变法过程的记载。

商鞅的变法虽然严苛,但也极大地提升了秦国的国力,体现了“以法治国”的思想。然而,他也因改革触动贵族利益,最终被车裂而死,成为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商鞅的智慧与胆识,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争雄、变革图强的时代背景。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