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解词】《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写给同乡后学的一篇赠序,旨在通过自身求学经历的叙述,勉励青年学子勤奋学习、不畏艰难。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对后辈的殷切期望与深厚情谊。
本文虽名为“解词”,但并非逐字逐句地解释词语含义,而是通过对全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与思想内涵。
首先,我们来简要了解文章背景。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最终成为一代名儒。这篇文章是他在晚年为家乡后学马君则(即“东阳马生”)所作,借以表达自己求学之苦与成才之不易,并以此激励后人珍惜读书机会,刻苦钻研。
文中,宋濂回忆了自己年少时求学的艰辛。他家中贫穷,买不起书,只能向他人借阅,常常在寒冬中抄书;生活条件差,穿的是破旧的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却依然坚持读书学习。他提到“余幼时即嗜学”,说明他对学问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坚定的信念。
接着,他讲述了自己求师问道的经历。为了请教问题,他常常远道拜访老师,即便天气恶劣也从不退缩。他提到“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表现出一种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
此外,文章还对比了自己与当时富贵人家子弟的学习条件。那些富家子弟衣食无忧,有书可读,有师可问,但往往不珍惜机会,不愿用心学习。而他自己虽然生活艰苦,却能克服困难,专心致志,最终学有所成。
通过这些叙述,宋濂表达了对后学的深切期望。他希望马生能够以自己为榜样,不惧困苦,勤奋努力,将来也能成就一番事业。同时,他也强调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才能在求学之路上走得更远。
总的来说,《送东阳马生序》不仅是一篇记叙个人经历的文章,更是一篇充满教育意义的励志之作。它告诉我们:学习之路虽充满艰辛,但只要心怀理想,坚持不懈,终将有所收获。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