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荆轲刺秦王通假字

2025-09-25 02:02:08

问题描述:

荆轲刺秦王通假字,真的撑不住了,求给个答案吧!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5 02:02:08

荆轲刺秦王通假字】《荆轲刺秦王》是《战国策·燕策三》中的一篇著名历史散文,讲述了荆轲受燕太子丹之托,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的故事。这篇文章语言精炼,情节跌宕起伏,是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在文言文中,通假字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即用一个字代替另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本文中也存在一些通假字,下面将对这些通假字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一、通假字总结

1. “要”通“邀”

出处:“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柱。”

实际应为:“乃引其匕首以邀秦王。”

解释:“要”通“邀”,意为“邀请、拦截”。

2. “还”通“环”

出处:“秦王还柱而走。”

实际应为:“秦王环柱而走。”

解释:“还”通“环”,意为“环绕”。

3. “卒”通“猝”

出处:“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实际应为:“猝起不意,尽失其度。”

解释:“卒”通“猝”,意为“突然、仓促”。

4. “被”通“披”

出处:“被六幅之衣。”

实际应为:“披六幅之衣。”

解释:“被”通“披”,意为“穿着”。

5. “奉”通“捧”

出处:“荆轲奉地图进。”

实际应为:“荆轲捧地图进。”

解释:“奉”通“捧”,意为“双手捧着”。

6. “见”通“现”

出处:“图穷而匕首见。”

实际应为:“图穷而匕首现。”

解释:“见”通“现”,意为“出现”。

二、通假字对照表

原字 通假字 含义解释 出处
邀请、拦截 “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
围绕 “秦王还柱而走”
突然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穿着 “被六幅之衣”
双手捧着 “荆轲奉地图进”
出现 “图穷而匕首见”

三、结语

通假字在文言文中具有重要的语法和语义功能,理解这些字的通假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通过对《荆轲刺秦王》中通假字的梳理与分析,不仅能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也能提升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在学习古文时,掌握通假字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以上就是【荆轲刺秦王通假字】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