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将剩勇追穷寇什么意思】“宜将剩勇追穷寇”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题乌江亭》,原诗为:“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而“宜将剩勇追穷寇”则是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引用并加以发挥的句子,原句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这句话的意思是:应当用剩下的勇气去追击已经失败的敌人,不能为了虚名而学项羽那样优柔寡断。
“宜将剩勇追穷寇”这一句强调的是在胜利之后,要乘胜追击,彻底消灭敌人,而不是因为一时的犹豫或顾及名声而放过敌人。它传达的是一种果断、坚决的斗争精神,尤其在革命和战争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句最早出自杜牧的诗,后被毛泽东引用并赋予新的政治内涵,成为激励人们继续奋斗的重要口号。
表格对比说明: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杜牧《题乌江亭》(原句);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引申使用) |
| 原意 | 在战争中,应果断追击敌人,不应因一时失利而放弃 |
| 引申义 | 应当趁胜追击,彻底消灭敌人,不可因虚名而退缩 |
| 现代意义 | 鼓励人们在取得一定成果后,继续努力,不轻言放弃 |
| 作者 | 杜牧(原诗);毛泽东(现代引用) |
| 使用场景 | 历史评价、军事策略、政治动员等 |
| 文化影响 | 成为激励人心的名句,广泛用于教育、宣传等领域 |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对比,可以清晰理解“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出处、含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价值。
以上就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