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文言文中诣的意思

2025-11-02 13:13:58

问题描述:

文言文中诣的意思,这个怎么处理啊?求快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2 13:13:58

文言文中诣的意思】在文言文中,“诣”是一个常见的实词,其含义较为丰富,具体意义需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它常用于表示“到……地方去”或“拜访、谒见”等动作,有时也带有“前往、奔赴”的意味。以下是对“诣”字在文言文中的主要用法和意义的总结。

一、常见释义

序号 释义 举例说明
1 到……地方去 如:“遂诣刺史,不之置。”(《后汉书》)意为“于是去拜见刺史”。
2 拜访、谒见 如:“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中“诣”可理解为“前去拜访”。
3 前往、奔赴 如:“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中“诣”有“前往”之意。
4 赴任、任职 如:“自幼好学,年二十,便诣郡学。”意为“二十岁时便前往郡学读书”。

二、使用特点

1. 多用于动宾结构:如“诣某地”、“诣某人”,强调动作的方向和对象。

2. 常与官职、地点连用:如“诣县”、“诣府”、“诣京”等,表示前往某个行政或政治中心。

3. 语义较正式:在古代文献中,“诣”多用于书面语,语气庄重,较少用于口语表达。

三、典型例句解析

- 例句1:“余至霸陵,问故人,乃知已死。”(《史记·项羽本纪》)

- “至”与“诣”相近,均表示“到达”之意,但“诣”更侧重于“前往某地并有所作为”。

- 例句2:“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 虽未直接出现“诣”,但类似动作可用“诣”来表达,如“诣田间”。

- 例句3:“遂诣公,具白其事。”(《三国志》)

- 表示“于是去见公”,强调行动的目的性。

四、小结

“诣”在文言文中是一个具有明确方向性的动词,主要用于表示“到……地方去”或“拜访、谒见”的动作。其用法多见于古籍、传记、奏章等正式文体中,具有较强的书面色彩。理解“诣”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文言文的语义逻辑和表达方式。

以上就是【文言文中诣的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