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原文翻译及赏析】《赠别》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感慨和对友人深深的不舍之情。这首诗虽短小精悍,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人生哲理,是古代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
原文: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翻译:
看似深情却又好像无情,
只觉得酒杯前的笑容难以浮现。
蜡烛也仿佛有心,懂得离别之苦,
整夜为人的悲伤而流泪到天明。
赏析:
杜牧的这首《赠别》,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时的复杂心情。诗中“多情却似总无情”一句,堪称千古名句,道出了人在面对离别时那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明明内心充满情感,却在表面上显得冷漠或无措。这种“无情”的表现,正是由于情感过于浓烈,以至于无法用言语或笑容来表达。
接下来,“唯觉樽前笑不成”,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的压抑。在酒宴之间,本应举杯畅饮、欢声笑语,但此刻却连笑容都难以浮现,可见离别之情已深深触动人心。
后两句“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则是诗人借物抒情的高妙之处。蜡烛本无感情,但在诗人眼中,它仿佛有了“心”,懂得惜别之情,甚至愿意替人流泪到天明。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哀伤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深沉而含蓄的情感,展现了杜牧在诗歌创作上的深厚功底。他不直接倾诉离愁别绪,而是通过自然景物和日常细节来寄托情感,使得全诗既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性。
《赠别》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不仅因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更因为它触及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离别。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在面对分别时的那份不舍与忧伤,始终未曾改变。这也正是这首诗历经千年仍能打动人心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