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颉的意思(颉字的笔顺拼音及读音部首笔画)】“颉”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但在汉语中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本文将从字义、读音、笔顺、部首及笔画等方面对“颉”字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汉字。
一、“颉”的读音与拼音
“颉”的拼音是 jié,属于第二声(阳平)。在普通话中,“颉”字发音清晰,但因其使用频率较低,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
二、“颉”的含义
“颉”在古汉语中有多种解释:
1. 鸟名:《说文解字》中提到,“颉”是一种鸟的名称,常用于古代文献中。
2. 人名:在古代,也有以“颉”为名的人物,如仓颉,传说中创造汉字的圣人。
3. 姓氏:在某些地区,“颉”也可作为姓氏使用,但极为罕见。
此外,在现代汉语中,“颉”也常与其他字组合使用,如“拮据”,表示经济困难的状态。不过,“拮据”中的“拮”与“颉”虽形近,但读音不同,需注意区分。
三、“颉”的笔顺
“颉”字共有 12画,结构为左右结构。其标准笔顺如下:
1. 撇
2. 横折钩
3. 横
4. 竖
5. 横折
6. 横
7. 横
8. 竖
9. 横折
10. 横
11. 横
12. 竖弯钩
书写时应注意左右结构的协调,左边部分稍窄,右边部分稍宽,整体保持平衡。
四、“颉”的部首
“颉”的部首是 “页”,属于页部。在汉字中,“页”通常与头部或面部有关,如“顶”、“额”等。虽然“颉”字的本义与头部无直接关联,但从部首来看,仍归于“页”部。
五、“颉”的笔画数
如前所述,“颉”字总共有 12画,其中包括:
- 左边部分:5画
- 右边部分:7画
六、总结
“颉”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汉字,虽然不常出现在日常交流中,但在文学、历史和姓名学中具有一定价值。了解它的读音、笔顺、部首和笔画,有助于更深入地掌握汉字的结构与意义。
如果你在阅读古籍、研究姓氏,或者对汉字结构感兴趣,不妨多关注像“颉”这样的生僻字,它们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