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声自远的全诗】一、
“居高声自远”出自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全诗为:
>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通过描写蝉的生活习性和鸣叫特点,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与自我价值的追求。诗中“居高声自远”一句,寓意人若身处高位或具备卓越才能,其名声自然远播,无需借助外力。这种思想在古代文人中具有深远影响,常被用来鼓励人们注重自身修养与能力的提升。
该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也寄托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蝉》 |
作者 | 虞世南(唐代) |
出处 | 《全唐诗》 |
原文 |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诗句解释 | “垂緌”指蝉的触须,“饮清露”形容蝉以露水为食;“流响”指蝉鸣声;“疏桐”是蝉栖息的高树;“居高声自远”意为身居高位,声音自然传得远;“非是藉秋风”表示并非依靠秋风传播。 |
主题思想 | 表达高洁人格和内在力量的重要性,强调自我修养高于外力依赖。 |
诗歌风格 | 清新自然,含蓄隽永,富有哲理意味。 |
历史评价 | 被认为是咏物诗中的佳作,常用于表达志向与气节。 |
三、结语
“居高声自远”不仅是对蝉这一生物特性的描写,更是诗人借物抒怀,表达对人生境界的思考。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成功与名誉的过程中,应注重内在修养与品德的提升,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声自远”的境界。
以上就是【居高声自远的全诗】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