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核工记》文言文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核工记》是清代文学家张潮所著的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散文,文章通过描述一位技艺高超的工匠在一枚核桃上雕刻出多个场景和人物,展现了古代匠人非凡的艺术造诣与细致入微的观察力。该文语言简练、描写生动,是语文考试中常见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之一。
以下为《核工记》的原文及阅读理解题参考答案,适用于初中或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与练习,内容结构清晰、逻辑严谨,适合整理成Word文档使用。
一、原文节选:
> 余尝见一人,工于雕刻,能以一枚核桃,刻作舟船,人物、器皿,无不备具。其舟首尾长三寸,广二寸,而人物之多,几至数十。中有窗牖,有栏杆,有舱门,有坐榻,皆可开阖。其人或坐或立,或执桨,或倚窗,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余叹曰:“此真巧矣!”
二、词语解释:
1. 尝:曾经
2. 工于雕刻:擅长雕刻
3. 备具:齐全,具备
4. 窗牖:窗户
5. 开阖:打开与关闭
6. 栩栩如生:形容描绘得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
三、阅读理解题与答案:
1. 文章主要描写的是什么?
答:文章主要描写了一位技艺高超的工匠在一枚核桃上雕刻出一艘精致的船,并刻画了众多人物和细节。
2. “其舟首尾长三寸,广二寸”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这艘船虽然体积很小,但制作却非常精细,体现了工匠的高超技艺。
3. “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表现了什么?
答:表现了雕刻人物形象生动、各具特色,显示出工匠对人物神态的细致刻画。
4.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作者对这位工匠的技艺感到惊叹,表达了对古代工艺美术的高度赞赏。
四、写作启示:
《核工记》虽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它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古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艺术追求。学习此文,有助于我们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尊重。
五、适用对象:
本资料适用于初中或高中语文教师备课、学生自主复习、以及文言文专项训练。内容结构清晰,便于整理成Word文档,适合打印或电子版使用。
如需进一步扩展内容(如拓展阅读、相关作品介绍、写作训练等),可继续补充。